今年迄今为止,订单数量惊人的集装箱船还将继续增长,据悉中远(Cosco)、Ocean Network Express (ONE)、阳明(Yang Ming)和马士基(Maersk)等知名企业都将与亚洲船厂进行洽谈。
根据Alphaliner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订购了300多艘集装箱船。再加上2020年底签订的新建筑合同数量可观,2021年的订单狂潮已从一年前的229万teu低点,升至6月30日的494万teu。
中远15亿美元订10艘大型集装箱船
中远海控15日晚间发布公告,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中远(开曼)水星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远水星”)于2021年7月15日与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签订十份造船协议,中远水星或其指定主体共计订造6艘14092TEU箱位集装箱船舶及4艘16180TEU 箱位集装箱船舶,十份造船协议总价为14.96亿美元(折合约人民币96.70亿元),运力将增加近15万TEU。
马士基将订造15艘大型集装箱船
据来自韩国的报道,马士基航运公司正在与现代重工(HHI)讨论12艘15000 TEU甲醇燃料集装箱船的订单。每艘船的价格估计在1.7亿美元左右。
长荣继续疯狂造船,采购新集装箱,再订购6000个冷藏箱
Evergreen表示,扩大集装箱船队将提高其竞争力,尤其是在订购了新船之后。今年3月,长荣公司委托三星重工(Samsung Heavy Industries)在2025年6月前交付20艘1.5万TEU的船舶。今年6月,该公司又从中国沪东-中华造船(Hudong-Zhonghua Shipbuilding)订购了两艘2.4万TEU的船舶。从现在到2022年,Evergreen将从SHI、江南造船厂和现代Mipo造船厂接收14艘船(11艘超大型集装箱船、2艘支线船和1艘次巴拿马型)。
7月份也开始了TS Lines和西斯班公司7000 teu船的大规模交易。
Alphaliner在其最新的每周报告中表示,ONE正考虑增加更多的主干线船舶,而中远(Cosco)正接近于在其与川崎重工(Kawasaki Heavy)在南通和大连的合资船厂订购6艘1.3万teu船舶和14艘1.5万teu船舶。
与此同时,外界普遍认为,杨明(Yang Ming)即将签订首艘2.4万标准箱级(teu)船舶的合同,而据信马士基(Maersk)正与一家韩国船厂接触,购买更大型的甲醇燃料船。近年来,马士基已创纪录地订购了首艘2000标准箱甲醇燃料船。
跑一趟赚一艘船?“疯狂”的集装箱船市场将迎来订单狂潮
一艘新造船的价格只要一个来回的租金就能够赚回来,“疯狂”的集装箱航运市场让船公司成了恐怖的“印钞机”。而运价疯涨的同时,船价却几乎维持不变,新船订单量甚至跌至20年最低
,这也让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开始抄底订造新船加快扩充运力,未来两年集装箱船市场有望出迎来一波数百艘的订单潮。
运价暴涨,集运公司纷纷启动订造新船
自今年下半年以来,集运市场运价持续飙涨,带动租船市场租金上涨了50%至80%,但新造船市场船价却并未随之上涨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今年获利颇丰的集运公司都开始加速造船。业内人士分析称,以今年1月欧洲线5000美元/TEU的新运价估算,扣除1000美元成本,18000TEU左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航次满载总获利将达7360万美元,航行两次就能大赚1.472亿美元,以载箱量95%计算两次航行获利也能达到1.398亿美元。相比之下2013年该型船造价为每艘1.37亿美元,这意味着只要航行两次就能收回成本,几乎是过去四十年未见的暴利行情。
Xeneta首席执行官Patrik Berglund指出,目前航运市场几乎看不到任何缓解迹象。承运人正在采取大胆的举措来增加船队,但在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都是长期决策,而不是短期的运力注入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络公开信息中搜集整理,仅供参考,不应被视作法律意见。
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“APS亚帆国际物流”
|